按 语:度牒是官方颁发给出家僧道之合法身份证明。一般认为度牒始于北魏时期,唐代设立度牒制度,持有度牒的僧道可免除租税徭役、云游各处。清初依然沿袭度牒制度,康熙初年停止。乾隆帝登基后,为管理和控制僧道数量,予以恢复。由于度牒的特殊作用,致遁入空门的僧道人数众多,“若辈不耕而食,不织而衣,且甘食美衣,公然以为分所应得”,其中鱼龙混杂,不免有“无赖游手”,甚至混入获罪逃匿者。加之度牒买卖转让,管理人员乘机借端需索,亦有害吏治。鉴于种种原因,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六月颁布上谕:“所有礼部奏请给发牒照之处,着永远停止。”实行千年的度牒制度终被废除。档案中所称牒照亦指度牒。本组档案史料选编自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内阁题本、宫中朱批奏折、军机处录副奏折及上谕档等,涉及乾隆中期以前清廷清厘僧道停颁度牒的系列内容,可供研究参考。
——选编者 哈恩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