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确认删除?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举办“皇史宬大讲堂”系列学术讲座第二讲:明清丝路与中国早期全球化
2024.03.22
来源: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
0
0


2024年3月22日上午,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举办“皇史宬大讲堂”系列学术讲座第二讲,邀请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历史研究院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教授鱼宏亮为全体干部职工做了题为“明清丝路与中国早期全球化”的精彩讲座。
鱼宏亮教授现为国家古籍规划评审委员,教育部教材编写、评审委员,北京大学明清中心研究员,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访问学者、荣誉研究员,台湾政治大学访问学者、《东亚观念史集刊》(台北)编委。主要研究领域有明清政治史、明清丝绸之路、思想史等。已出版《明清之际经世之学研究》《中国之美:典籍》(国家十二五规划重点项目)《典籍中国》(英文)等著作,联合主编《明清宫藏丝绸之路档案图典》(八卷),主编《中华大典·近代工业分典》等。

鱼宏亮教授结合自己对明清历史的研究成果,以明清时期的丝绸之路为切入点,对当时的全球化情况作了深入阐述。他首先介绍了明清历史研究中的四种范式:停滞论;资本主义萌芽、转型社会与启蒙思潮;贸易全球化与早期工业化;明清帝制农商社会与文明史观。同时,他还对“停滞论”的新形式即高水平均衡陷阱与过密化进行了简要分析。接着,他通过反映明清时期丝绸之路上的中外交流的相关档案,解析其背后的决策机制等,描绘了当时全球化信息网络、中外知识的流动、人的流动、外来知识本土化以及“西学中源”说的起源等多元路径。最后,鱼宏亮教授提出,直到19世纪,新教国家殖民主义意识形态开始主导全球化浪潮,使得全球化的形态发生了重大变化,主要内容被殖民化所取代,这也是现在明清历史研究者在具体研究中需要加强的重要认识。

明朝时期,全球化浪潮开始形成并逐渐在世界范围内扩展,此后虽然经过了明、清王朝的更迭,但这种浪潮在中国的影响并未因此中断。清早期的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不论是宫廷还是社会,亚欧大陆上的人才、信息与知识流动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以天主教传教士、外国商团、外交使节和商业贸易与留学群体为纽带,中西社会之间建立了广泛的信息与知识流通网络,对中国上层社会的知识结构与世界认知,以及普通民众的生产技能与生活方式产生了重要影响。康雍乾时期的政治、外交与文化生活深深地打上了全球化的烙印。

鱼宏亮教授的讲座,依托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所藏大量明清丝绸之路档案,并通过全面细致的讲述,充分展现了明清时期的中国通过丝绸之路与整个世界构建的贸易网络,深入地还原了中国早期全球化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