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确认删除?
乾隆帝请西洋人刻铜版画
2021.06.23
作者:谢小华
0
0

铜版画起源于欧洲。其制作方法,是先在光滑平整的铜版上涂抹一层防止腐蚀的蜡,然后用刀或针刻画出画面形象,再用酸性液体腐蚀,经过刻画的地方就形成凹线,在凹线内再填入油墨,用压印机将油墨刷印在纸上。其画面线条刻画细密,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铜版画最早由欧洲传教士在康熙年间带进中国,深得清帝和达官显贵们的喜爱。

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在清廷取得平定新疆准噶尔部叛乱的胜利后,乾隆帝决定听从西洋画师郎世宁等人的建议,将这次战况制成铜版画,宣扬自己的赫赫功绩。

from clipboard

和落霍澌之捷图

但刻制铜版画,当时清廷的工艺尚有不足,因此特意寻求西洋能工巧匠的帮助。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清政府关闭了江、浙、闽海关,开放广州作为对外贸易口岸,实行“一口通商”的政策,奠定了广州作为大清国与世界各国交往和贸易的桥梁地位,而广州十三行的洋商成为与来自全球的客商打交道的必选之人,制铜版画的西洋技师就由他们寻找刻。乾隆三十年五月二十六日(1765年7月13日),两广总督杨廷璋接到乾隆帝谕旨,“将图稿发往西洋”,一同送到的还有郎世宁写的刻制方法。乾隆帝对刊刻铜版画也是不计代价,“所用工料任其开报,如数给发”。杨廷璋遂逐一在洋商中打探,终于得知法国有能刻制铜版的巧匠,且正有商船回国,于是找到法国东印度公司的大班签订了合同。合同中规定,第一批4幅画稿带回法国,照式刊刻铜版4块,每块用坚实好纸印刷200张,共计800张,印好后连同铜版带回中国。同时,付给花边银5000两做定金,如不够花销,等铜版及画带回时再补足。并要求法方,“此系传办要务,务须雕刻工夫精致,如式办就,依期带到,越快越好。”

法国大班带着第一批图稿,历经一年多的海上颠簸,在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七月初五日带到了法国,而其余的12幅图稿也于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由法商万耶带到。法国官方对此事极为重视,国王路易十五指派皇家艺术学院院长马里尼侯爵亲自负责。刻制铜版工作则由法国绘画和科学学院的科钦承办。科钦挑选了勒巴、圣奥本等一批雕刻能手,并从英国运来了铜版。还制作了一种适合铜版印刷的、被称为“大卢瓦”的特殊纸张。印制工作则由才华横溢的印刷专家博韦负责。所用油墨,则是用葡萄酒渣炼成的颜料。该种颜料阴阳配合,光洁均匀,印刷效果极富立体感。

from clipboard

乾隆御制平定西域战图序文

据清宫档案记载,由于铜版雕刻工艺精细复杂且海运不便,清廷并未能如期收到法国交付的铜版画。实际上,第一批铜版和图画,直到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才回到中国。当年十月二十八日,内务府造办处收到图画后,当即交太监胡世杰呈乾隆帝御览。乾隆帝阅后传旨:“仍用原随夹板木箱装好,交启祥宫收贮。”此后,画和铜版又分多次送来,直到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才算全数缴齐。共计送到铜版16块;图画每样印刷200张,共3200张。而此时,10余年过去了,当年参与起稿的郎世宁、王致诚二人都已先后去世,未能见到刊刻好的铜版画。

这些送缴到宫中的铜版画,由内务府印制了配套的御制诗文,装裱制作为《平定西域战图》,即《得胜图》,共16幅。画作描绘的都是平定西域过程中进行的一些著名战役和犒赏将士、庆祝胜利的情形。每幅画纵55.4厘米,横90.8厘米,铜版镂刻,功夫细致,洋纸刷印,融合了东西方绘画风格,深得乾隆帝喜爱。他不仅自己收藏欣赏,还赏赐给各王公百官,甚至命宫中也试着调和油墨刷印。而法国国王也在印足清帝要求的数量后,多印了一部分《得胜图》,保存在法国。至今在法国的国家图书馆和很多私人收藏家手中还有收藏。

《得胜图》组画,用西洋绘画技法勾勒中国历史,既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又具独特的史料价值。这次两百多年前的艺术合作堪称中西文化交流史上的一段佳话。

相关珍品